陕西自考网首页
|
2022陕西自考网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山东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哪些内容被历年考察?

时间:2023-07-15 08:21:34 作者:宦衍邈

导读:" 山东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哪些内容被历年考察?   1.历史背景介绍:山东电大地域文化考试是山东省教育考试院主办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山东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该考试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   2.考试科目和题型:山东电大地域 "

山东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哪些内容被历年考察?

  1.历史背景介绍:山东电大地域文化考试是山东省教育考试院主办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山东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该考试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

  2.考试科目和题型:山东电大地域文化考试主要包括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多个科目,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主。

  3.考察的内容一:山东地理知识。

  历年考试中,对山东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

  考生需要掌握山东的地理位置和与周边省份的关系,了解山东的山脉、河流、海岸线等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山东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情况。

  4.考察的内容二:山东历史文化。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历年考试中,对山东的历史沿革、名人故事、古迹和传统文化等进行了考察。

  考生需要了解山东的古代历史,包括山东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的名人故事和历史事件。

  同时,还需要对山东的古迹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如孔庙、孟庙、曲阜大学堂、曲阜文化等。

  5.考察的内容三:山东的文化艺术。

  山东是中国的文化名城,也是许多艺术形式的发源地。

  历年考试中,对山东的戏曲、绘画、雕塑、民间艺术等进行了考察。

  考生需要了解山东的戏曲文化,如梆子、评剧、越剧等;对山东的绘画和雕塑有一定的了解,如孔子像、孟子像等;同时,还需要了解山东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

  6.考察的内容四:山东的风土人情。

  山东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

  历年考试中,对山东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进行了考察。

  考生需要了解山东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对山东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习俗有一定的了解,如婚俗、饮食习惯等。

  7.结语:山东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涵盖了山东的地理、历史、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

  参加考试的考生需要广泛了解山东的地域文化,掌握相关知识,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山东地域文化的学习不仅有助于考生了解山东的独特魅力,也有助于推动山东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请问谁有青岛电大《地域文化》的答案吗?在线等

  地域文化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题库很大,是不可能在这里上传的。

以下部分答案,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

  1、我国唯一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的城市是()。

C.青岛

  2、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在青岛地域集群而居的原始居民是()。

A.东夷族

  3、从现在出土的文物来看,()时代,青岛一带已有人类聚居生活。

B.新石器

  4、青岛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化遗址是(),这充分说明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青岛文化便开始萌芽了。

A.三里河文化遗址

  5、即墨因地居()而得名。

D.墨河

  6、即墨故城始建于()时期,古址在今平度市东南大朱毛村附近。

C.春秋战国

  7、“朱毛城,临淄土”、“秦砖汉瓦”。这里的“朱毛城”指的是()。

A.即墨故城

  8、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十分繁荣,是著名的大城市,齐国第二大城市是()。

D.即墨

  9、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长城的是()。

C.齐国

  10、创建于春秋初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比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还要早470多年,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长城巨防指的是()。

B.齐长城

  11、齐国长城比秦朝的万里长城还要早()多年。

D.470

  12、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用()为相,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改革,开创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强盛局面。

A.管仲

  1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炫耀功德,镇服四海,曾五次巡游天下,其中()次登临琅琊。

C.三

  14、青岛地区最早的建置是开始于汉代设立的()。

D.不其县

  15、据《太清宫志》记载,公元前140年,来崂山创建太清宫,成为崂山道教宗师的是江西瑞州人()。

B.张廉夫

  16、宋代元佑三年(1088年),正式在密州板桥镇(今胶州)设置(),这里成为北方唯一对外贸易口岸,成为中外交通重镇。

A.市舶司

  17、元朝统一全国后,定都北京,为解决海运粮食困难,元世祖至元中期开挖了()。

C.胶莱运河

  18、青岛作搜笑散为一个小岛的名字首次出现于文献中是在()。

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19、青岛市做出行政中心东移是在()年。

C.1992

  20、明代万历年间,即墨县令()提出应开放即墨海口进行南北海上贸易,得到同意,这是青岛成为海港的开端。

A.许铤

  21、2011年是青岛建置()周年纪念。

C.120

  22、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廷终于决定调登州镇总兵()率部4个营2000余人移驻青岛。

B.章高元

  23、1897年11月,德国政府经与俄国密谋以后,以()为借口,出兵青岛。

D.巨野教案

  24、1898年3月6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翁同和与德使海靖签订了(),将胶州湾口南北两面租与德国99年,共10条款。

A.《胶澳租界条约》

  25、德国把()作为在远东的唯一基地,所以锐意经营,企图与香港、上海相抗衡。

D.青岛

  26、1913年以恭亲王溥伟为首在青岛发动了封建复辟,因泄密流产,史称()。

C.“癸丑复辟”

  27、德国侵占青岛以后,在青岛设立(),俗称“提督”,为地方最高长官。

B.总督

28、在殖民统治下,青岛市区划分为了青岛区、鲍岛区,其中()最初只准中国人进入而不准建房居住,

A.青岛区B.鲍岛区C.李村区D.四方区

  29、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对德宣战为借口进攻青岛。

C.日本

  3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以与德军交战为借口,从山东半岛北侧的()登陆,借机侵占了胶东大片地区及胶济铁路沿线。

D.龙口

  31、1914年11月16日,青岛开始沦为()殖民地。

A.日本

  32、升闹日本占领青岛以后,在青岛建立了()。

B.守备军司令部

  33、德国在青岛占领了()年。

D.17

  34、日本在青岛先后两次共占领了()年。

B.15

  35、1922年12月10日正午12时,青岛接收大典在原德()大楼前广场隆重举行,北洋政府统治青岛时期由此开始。

A.胶澳督办公署

  36、1924年夏,中共青岛组成立,隶属于中共济南地委,()任组长。

C.邓恩铭

  37、世氏1925年2月,根据中共四大党章规定,中共青岛组改称中共青岛支部,()任书记。

B.邓恩铭

  38、1925年,()同志当时是青岛大学学生会负责人,带领该校学生团结中等学校学生共同支援工人运动。

B.罗荣桓

  39、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将胶澳商埠改为(),直属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为中央直辖市。

A.青岛特别市

  40、1938年1月10日,日军第四舰队出动40余艘军舰及部分海军陆战队,在数十架飞机的掩护下,日本海军陆战队迅速侵入市区,青岛第()次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B.二

  41、1938年1月10日日军侵占青岛后,随即网罗中华民族败类,拼凑傀儡政权,并于1月17日成立了伪()。

D.“青岛市治安维持会”

  42、日本在青岛先后推行了7次所谓(),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C.“强化治安运动”

  43、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青岛随处于()联合统治之下。

A.美、蒋

  44、在解放青岛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决定对青岛实施()方针。美政府决定撤离青岛。

B.“围而不打”

  45、1949年()青岛解放,青岛结束了三代帝国主义压迫奴役的历史,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A.6月2日

  46、1958年4月10日,青岛郊区第一个人民公社在()正式成立。

C.李村

  47、“文化大革命”十年,青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还不及三年调整时期的(),给人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A.三分之一

  48、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来。

B.经济建设

  49、()年,青岛“七五”计划主要指标胜利完成,青岛所辖5县已全部撤县设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群。

A.1990

  50、()年2月,青岛被批准为副省级城市。

D.1994

2011春 中央电大 地域文化 试题 答案(中原文化概论)

2011年秋《地域文化》期末复习指南

综合练习题

  1.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巴地萌发的、经过漫长历史滚橡咐溶进的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2.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3.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200万年前,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7.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

  9.《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一位姓巴,名务相的巴人酋长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竞争部落之长,通过投剑、泛舟于水两件事情令人信服地当上了部落首领,大家推为?癛君。

  11.后世多以的板楯蛮、槃瓠、癝君后裔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2.巴渝歌发展为《竹枝词》,又经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改造和身体力行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13.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其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长约450公里,总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

  14.巴渝文化精神卓然瞩目,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便是它的大熔炉性与多元性。

  15.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16.雾季期间,日机轰炸大大减少,1941年10月到1944年6月,“文工如纯会”团结所有在渝的戏剧工作者,连续3年开展了震惊中外的雾季大公演。

  17.1938年“大纯七。七”周年纪念日,重庆民众歌咏会、中华歌咏会、青年歌咏社与青年剧社、怒吼剧社等14个团体联合举行火炬游行,高唱《大刀进行曲》、《祖国进行曲》,高呼救亡口号,雄壮宏亮的歌声与震天动地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动人心魄。

  18.红岩文艺是红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以文艺形式纪念、歌颂、弘扬红岩精神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主要包括红岩烈士诗篇、雕塑、小说、绘画、歌曲、舞蹈、影视、音像、故事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烈士诗篇、长篇小说《红岩》、歌剧《江姐》及歌乐山烈士群雕等。

  19.抗战期间,重庆成为中国电影的摄制中心。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为抗战电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控长江上游,地势沿河流、山脉起伏,形成南北高、中间低,从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的地貌。

  21.山,成为巴渝地貌的主体,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22.重庆域内江河众多,长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在重庆境内流程665公里。

  23.重庆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24.黄水森林公园位于石柱县境东部,濒临长江,为三峡库区腹心。

  25.大宁河小三峡,是宁河下游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

  26.乌江的山美水美,沿江景致美如画卷,从酉阳县龚滩镇到万木乡一段,长60多公里,是乌江山水风光的精华所在,所以乌江沿岸有“千百里画廊”之称。

  27.大宁河小三峡,是宁河下游(同6)、、的总称.。

  28.巴曼子墓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旁。

  29.宝顶石刻从淳熙六年(1179)起到淳祐九年(1249)止,历时70载,赵智凤以一僧人之躯,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呕心沥血,终于在宝顶山上凿诸佛像上万尊,建成一座完备而有特色的佛教密宗道场。

  30.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表彰邹容的革命功绩,授予他“大将军”的荣衔。

31.为纪念杨沧白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后人将原炮台街改为沧白路,并建立“杨沧白先生纪念馆”

  32.1909年张培爵应杨庶堪之约就任重庆府中学堂学监,使重庆府中学堂成为四川各地同盟会的联络枢纽。

  33.1945年8月28日,针对蒋介石的和谈骗局和内战阴谋,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以及美国大使赫尔利将军、张治中将军同机抵达重庆九龙坡机场,与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天的重庆谈判。

  34.1939年1月16日,中共南方局成立,周恩来任书记。

  局址先设在重庆机房街70号,与八路军、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合署办公,对外只称八路军办事处,对内办事处归南方局领导。

  1939年秋,局址迁到城外化龙桥红岩村,并决定在此新建办事处。

  35.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18日,周恩来《新华日报》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并赋诗一首,“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36.1940年3月31日,宋美龄陪同大姐宋蔼龄、二姐宋庆龄从香港来到重庆,在此之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宋氏三姐妹在抗日救亡共同目标下,从事收容儿童、救济妇女工作,并经常到重庆被日机轰炸现场和伤兵医院等处视察。

  37.赵世炎,1901年生于重庆酉阳龙潭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

  38.刘伯承是重庆市开县人,1916年3月,为策应云南护国军在川南的战斗,率部攻占丰都县城,战斗中不幸头部受伤右眼致残。

  39.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与政委邓小平指挥二野主力挺进大西南。

  40.1921年初,聂荣臻到达法国留学,在那里结识了周恩来、蔡和森、陈毅、邓小平等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从此信仰共产主义。

  41.秦良玉是重庆忠县人,是我国明代战功卓著的女性军队统帅。

  42.1935年胡子昂有感于国家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决心以“实业救国”,遂与友人共同经营重庆华西兴业公司。

  43.卢作孚是重庆合川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和实业家。

44.1897年10月上旬,宋育仁在重庆创办《渝报》,明确提出《渝报》“广见闻,开风气”的办报宗旨,

  45.1942年,徐悲鸿在江北磐溪石家祠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并创作《群马》、《六马图》等作品。

  46.1940年,抗日名将张自忠上将殉国,老舍为歌颂这位民族英雄,创作了四幕抗日话剧《张自忠》。

  47.1944年3月19至20日,郭沫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历史论文《甲申三百年祭》。

  48.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社会大学。

  49.1939年,晏阳初在歇马场磨滩河畔征地500亩,于1940年建成私立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后扩建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50.重庆地区的龙狮舞尤以铜梁县最为著名。

  51.重庆火锅出现于民国时代代,原称毛肚火锅。

  52.巴渝先民沿水而居,善于驾驭江水,考古学家在巫山即发掘出了新石器晚期的石锚,在冬笋坝亦发掘出了战国时期的船棺。

53.三峡纤夫用人力之驱挑战激流险滩,抒写人与自然抗争的悲壮的图画

  54.大宁河栈道,连绵三百里,江岸悬崖有6888个栈道石孔,全是在悬崖山岩中凿成,为大宁河交通的重要通道。

  55.1908年,官商合办的“川江行轮有限公司”创立,次年,它的第一艘商轮“蜀都”号开通。这是巴渝人在川江航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56.1926年,重庆合川人卢作孚在重庆创办了民生公司。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民生公司的轮船已达46艘,1.8万余吨位,职工3991人,承担起长江上游70%以上的运输业务,开拓了近3000公里的内河航线,成为最大的民族资本航运企业。

  57.民国以后,重庆交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公路、铁路的修建。

  58.1936年,由成都经重庆到达贵阳的川黔公路路全线通车,全长979公里,这是四川第一条对外交通干线。

  59.1927年,重庆开始修建第一条公路,由通远门七星岗至曾家岩,全长3.5公里。

  60.1930年1月,北川铁路公司建成修筑北川铁路水岚垭至文星场段。

  61.2003年12月26日,“八小时重庆”工程全面通车。

62.到2010年,重庆将成为国内铁路枢纽,那时有8条铁路穿过我市,形成“一环八射”的铁路网络

  63.石宝寨是世界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古建筑之一,被称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

  64.规模最大的湖广会馆位于渝中区下半城白象街东水门一带。

  65.新重庆的又一重要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朝天门广场,体现了重庆人“朝天扬帆”的精神特征。

  66.川剧腔调来源广泛,兼收并蓄,成为我国地方戏曲中惟一无二的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并存的地方戏曲。

  67.1987年,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与伦敦大学编印出版的《比较建筑史》第19版精装本,首次介绍了1949年后建成的新中国著名建筑43项,其中重庆人民大礼堂列在第2位。

  68.巴渝人利用自然的山势,因山为垒,因险建寨、筑城,在抗元战争中,在今重庆地区总共建有20座山城。最为著名的是钓鱼城。

  69.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大足石刻申报列入世界《世界遗产名录》顺利通过,成为继莫高窟之后我国第二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

  70.1097年,大理学家程颐谪居于涪陵北岩,标点并注释《易经》,完成《伊川易传》一书,遂使涪陵易学突兀而起。涪陵成为宋代易学的研究中心。

  71.1938年,陶行知归国来到重庆,于次年自筹经费,在合川县草街子古圣寺创办了一所新型的学校——育才学校。

  72.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对南开狂轰滥炸,南开高等学府化为灰烬,其中学部师生流亡到重庆,改南渝中学为重庆南开中学,张伯苓亲任校长,严守南开“公允公能”的校训,将南开中学办成抗战时期全国5大重点中学之一。

  73.抗战时期是重庆高等教育的鼎盛时期,连同原有和新办的20余所高等院校和专科学校,重庆共有高等院校和专科学校40余所。

74.《新华日报》是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惟一的共产党机关报,是宣传抗日、争取进步的战斗堡垒.

75.1952年8月5日《重庆日报》创刊,社址位于解放西路66号,时任西南局首脑的

  邓小平为其题写了报头。

  76.重庆出版的《电脑报》期发行量高达70万份,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科技和科普类报纸。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巴蛇食象”的传说在远古时代的(A)中流传甚广。

A.巴人B.楚人C.北京人D.蜀人

  2.“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殷人前徒(一作徙)倒戈。”这则关于巴人记载出自(B)。

A.《山海经》B.《华阳国志》C.《太平广记》D.《世本》

  3.从后来的文献中可以看到,(B)资源的所在,是巴人迁徙的目标以及形成巴人聚落的重要因素。A.水B.盐C.食物D.土地

  4.巴族的舞蹈出现在古代史籍的记载中的是(C)。

A.巫舞B.傩舞C.《巴渝舞》D.昭武舞

  5.“西南有巴国。

  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这段关于巴人的起源的远古神话是由(A)记载的。

A.《山海经》B.《水经注》C.《太平广记》D.后汉书》

  6.巴人以(C)图腾。

A.虎B.乌鬼C.蛇D.兔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竹枝词是谁所作(B)?

A.白居易B.刘禹锡C.苏轼D.黄庭坚

8.(B)是陪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抗战文化中的主角和先锋.

A.诗歌B.戏剧C.小说D.散文

  9.张善子将自己在日机狂轰滥炸中创作的巨幅作品(B)赠送给罗斯福与国务卿赫尔利。

A.《飞虎图》B.《怒吼吧,中国》C.《精忠报国》D.《文天祥像》

  10.下面这首著名的诗歌的作者是(D)。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A.蔡梦慰B.刘思扬C.杨益言D.叶挺

  11.古代巴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是(A)。

A.大巴山B.金佛山C.山D.武陵山

12.古称阆水、渝水的是(A)

A.嘉陵江B.长江C.乌江D.渠江

  13.(A)因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高唐赋》中写楚王梦见神女使之披上神话色彩而成为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题材。

A.巫山B.南山C.金佛山D.缙云山

  14.(D)通过重庆全境,她诞育了巴渝文明,也见证了巴渝大地的盛衰变迁。

A.嘉陵江B.乌江C.合江D.长江

  15.万盛石林位于万盛区南天乡境内,系我国第(B)大石林。

A.一B.二C.三D.四

  16.在(C)县城70公里外,有号称世界第一的“大溶斗——天坑”和天下之最的“窄峡谷——地缝”。

A.武隆B.巫山C.奉节D.酉阳

  17.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农民起义军领袖(C)称帝于重庆,国号大夏。

A.余玠B.韦君靖C.明玉珍D.张角

  18.邹容纪念碑位于(C)。

A.北培梅花山B.江北上横街C.渝中区南区公园内D.渝中区七星岗

  19.1906年初建立了同盟会重庆支部,推A为首盟,标志着重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A.杨庶堪B.张培爵C.邹容D.夏之时

  20.1911年,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后任都督的是(B)。

A.夏之时B.张培爵C.朱之洪D.向楚

  21.聂荣臻是B吴滩镇人。

A.潼南B.江津B.开县C.酉阳

  22.被毛泽东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除了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以外,还有(B)。A.胡子昂B.卢作孚C.汪代玺D.王光英

  23.刘禹锡在三年,勤政爱民,务实办事,倡教兴学,采写《竹枝词》。(B)

A.忠州B.夔州C渝州D.江州

  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是那位诗人在三峡所作的诗歌。

  (D)A.刘禹锡B.杜甫C.白居易D.李白。

  25.抗战时期各爱国画家中,以(A)的贡献最大。抗战爆发后,他在重庆忘我地进行抗日宣传创作,创作《怒吼吧,中国》、《精忠报国》等画作。

A.张善子B.张大千C.徐悲鸿D.吴作人

  26.自称“白屋吴生”,世称白屋诗人的重庆本土诗人是(B)。

A.何其芳B.吴芳吉C.吴宓D.郭沫若

  27.重庆近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史学大家是(B)。

A.向楚B.张森楷C.郭沫若D.何其芳

  28.重庆火锅中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是(A)。

A.毛肚火锅B.鸳鸯火锅C.全牛火锅D.海鲜火锅

  29.白鹤梁水文石刻位于(A)城北长江匠心江心。

A.涪陵区B.长寿C.丰都D.云阳

  30.石宝寨位于重庆(A)以东45公里长江北岸。

A.忠县B.丰都C.云阳D.万州

  31.《世本》载:“廪君名务相一姓巴氏,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争神,以土为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其船浮者神以为君。

  他姓船不能浮,独君能浮因立为君。

  ”由此可见,巴人在选举头领时,十分重视(A)。

  A.浮舟B.武力C.掷剑水平D.造船。

  32.巴渝人在异常艰辛的情况,开发和利用(B)水系,带动了巴渝经济的发展。

A.嘉陵江B.长江C.合江D.乌江

  33.(A)栈道堪称中国最完整的凹槽式栈道遗址。

A.瞿塘峡B.大宁河C.金佛山D.巫峡

  34.重庆最早的机场为1929年建起的(A)机场。

A.广阳坝B.白市驿C.珊瑚坝D.江北

  35.抗战爆发后,战时中国的航空中心是(D)。

A.上海B.武汉C.昆明D.重庆

  36.最富有巴渝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是(B)。

A.四合院B.吊脚楼C.山寨D.会馆

  37.杜甫夔州诗,最为有名的是七言律诗(A)。

A.《登高》B.《瞿塘两崖》C.《白帝》D.《秋风》

  38.1897年11月,维新人士宋育仁在重庆创办了重庆的第一家报纸是(A)。

A.《渝报》B.《广益丛报》C.《重庆日报》D.《新蜀报》

  39.重庆开埠以后重庆人自办的一家宣扬民主革命的报纸是(A)。

A.《重庆日报》B.《广益丛报》C.《重庆商会公报》D.《新蜀报》

  40.1996年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和“九五”建设规划,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高校之一的是(A)。

A.重庆大学B.西南师范大学C.西南农业大学D.西南政法大学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融入巴族的其他部族有(A.B.C.D)。

A.板楯蛮B.陵蛮C.濮人D.獠人

  2.古代巴人先民不但创造的《巴渝舞》,巴渝地区的歌谣同样流传了数千年。这就是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A.B.C.D)。

  A.巴歌B.巴曲C.巴歈D.巴渝曲。

  3.宋朝,以模仿的风格写作过《竹枝词》诗人有(A.B.C.D)。

A.苏轼B.黄庭坚C.杨万里D.范成大

  4.战国后期,秦灭巴筑建江州城,置巴郡,下辖数县。蜀汉时弃江北旧城,重筑江州大城,后名称和辖区不断变换,曾曰(A.B.C.D)。

A.楚州B.巴州C.渝州D.重庆

  5.抗战爆发后,中国教育机构大规模西迁,重庆与成都一起成为抗战时中国文化教育中心,除了成都的华西坝,被誉为“文化四坝”,还有(A.B.C)。

A.重庆的沙坪坝B.江津的白沙坝C.北碚的夏坝,D.广阳坝

6.重庆主要山脉有(ACD)

A.大巴山B.大娄山C.武陵山D.四面山

  7.长江三峡由(BCD)组成。全长193公里。

A.铁棺峡B.巫峡C.瞿塘峡D.西陵峡

  8.巴渝境内著名的三大溶洞是(AC)。

A.芙蓉洞B.武隆天生桥C.张关水溶洞D.七星岩

  9.巴渝境内的著名的温泉,除了北温泉有(ABCD)。

A.东温泉B.南温泉C.西温泉D.统景温泉

  10.长江三峡由(acd)组成。

A.瞿塘峡B.铜口峡C.巫峡D.西陵峡

  11.武隆天生石拱桥群包括(ABC)。

A.天龙桥B.青龙桥C.黑龙桥D.大石桥

  12.巴渝先贤包括(ABC)。

A.大禹B.廪君C.巴蔓子D.清

  13.忠县籍巴渝名将有(ABD)。

A.严颜B.甘宁C.王坚D.秦良玉

  14.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的活动中心是(ABC),所以被称为“三岩”。

A.曾家岩周公馆、B.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C.虎头岩《新华日报》社D.观音岩

  15.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成立,重庆青年童宪章、陈崇功等人由孙中山主盟,首批加入同盟会,并代表(ABD)等人入盟。

A.杨庶堪B.朱之洪C.杨霖D.朱必谦

  16.重庆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封建军阀的多重压迫的历史夹缝中逐步兴起,涌现出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的杰出人物。主要有(ABCD.)。

A.卢作孚B.吴蕴初C.吴羹梅D.古耕虞

  17.爱国实业家胡子昂“实业救国”的举措有(ABD)。

A.组建中国兴业公司B.形成一批华西系列工厂C.办起了裕华农场D.开办了华康钱庄

  18.唐代游历和巴渝的大诗人主要有(ABCD)。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刘禹锡

  19.李白在渝州所作的诗歌作品有(BCD)。

A.《上李邕》B.《巫山枕障》C.《上三峡》D.《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20.宋代诗人在游历和官宦渝州的诗人有(ABC)。

A.黄庭坚B.苏轼C.陆游D.王维

  21.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郭沫若连续创作了《屈原》、(ABCD)、《孔雀胆》、等历史剧。A.《棠棣之花》B.《虎符》C.《南冠草》D.《高渐离》

  22.在著名音乐家,铜梁县人刘雪庵创作的抗战歌曲中,,最为著名,堪称抗鼎之作的作品有(ABC)。A.《离家》B.《上前线》C.《长城谣》D.《中国空军军歌》

  23.重庆地区过瑞阳节习俗除了划龙船(赛龙舟)外,主要有(ABC)。

  A.吃粽子、盐蛋、皮蛋B.喝雄黄酒,吃苋菜洒雄黄水。C.洗药水澡D.洗药水澡

  24.重庆主要的具有浓烈的民俗文化氛围和地方特色传统集会有(ABC)。

A.丰都庙会B.土家牛王节C.南川苗族火星节D.舍巴日

  25.巴渝人自古以来就擅长歌舞,民间歌舞形式主要有(ABD)。

A.土家摆手舞B.龙狮舞C.巫舞D.秀山花灯

  26.巴渝之地河川纵横,峡谷交织,巴渝先民们依据自然走势,建造的廊桥有(ABCD)。

A.秀山县客寨桥B.秀山县枷挡河桥C.石柱县廊桥D.南川廊桥

  27.与巴渝地区山高水险、山路狭窄,与石板路相应的运输工具有(ABC)。

A.背兜B.轿子C.滑杆D.独轮车

  28.抗战时期,重庆的航运企业则得到很大发展。除了民生公司以外,另有哪些航运企业?(ABCD)A.合众轮船公司B.强华轮船公司C.轮船招商局D.三北公司

  29.巴渝人在丘陵起伏的山岗上,利用自然的山势,雕凿大佛佛象。

  其中10米以上的大佛就有(ABCD)多座。

  A.潼南卧佛B.大足卧佛C.合川大佛D.潼南大佛。

  30.重庆是抗战时期的全国教育中心。除成都的华西坝外,被誉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四坝”中是的(ABC)都在重庆,A.沙坪坝B.江津白沙坝C.北碚夏坝D.广阳坝

  31.集传说、水文、书法艺术于一体的枯水题刻是长江上的一大人文景观。

  主要有(ABC)等。

  A.朝天门义熙丰年碑B.涪陵的白鹤梁C.云阳的龙脊石D.瞿塘峡题刻。

  32.在1919年到1920年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中,中国有1579名学生赴法,其中重庆地区有129名爱国青年曾三批集体赴法。其中有(ABD)。

A.聂荣臻B.邓希贤C.温少鹤D.张雅南

  33.民国时期巴渝人创办的公立高等学校有(ABCD)。

A.四川省立重庆大学B.四川乡村建设学校C.省立陶业专科学校D.世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

  34.2000年5月31日,由哪几所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ABC)。

A.重庆大学B.重庆建筑大学C.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D.重庆医科大学

  35.如今,重庆拥有出版社有(ABC)。

A.重庆出版社B.重庆大学出版社C.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青年出版社

电大2015秋期末考试用什么考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关于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专科期末考试安排通知》,我校2015年上半年电大期末考试安排如下:

一、考试时间

1、省开课期末考试笔试:2015年6月27日(周六)

无纸化考试:2015年6月27日至2015年7月13日

2、统设课笔试:2015年7月11日至12日(周六日)

无纸化考试及试点课程考试:2015年7月8日至13日

(各位学员的具体考试时间请下载

“2015年上半年电大期末考试时间表”[下载])

二、考试地点

光明成校(考场及坐位号于考试当天在光明成校一楼大厅查询)

三、注意事项

  1、需带学生证及身份证;

  2、开考半小时后不得进入考场;

四、部分课程考试说明

(一)素描(1)(试卷号2249)的考试安排如下:

  2.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30%,考试时间7月10日,时长吵链3小时,闭卷考试,考试形式为现场素描写生或默写,学缓则生在考场完成作品。

  3.素描纸的规格按试题要求发放,画板、铅笔等工具考生自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号2001)

  终结性考试采用全主观题目的考试形式。

  试卷包含两道主观性题目,各50分。

  考试前两周在本班QQ群上发布试题。

  考试要求手写完成,不得打印、复印,答卷纵向填写在A4纸张内,卷面顶端标注学号、姓名。

  答卷于7月12日前交回成校升哪孙招生大厅。

(三)地域文化(试卷号8791)

(四)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试卷号2305)

(五)职业技能实训(一)(试卷号2651)

2015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科目及考试题型有哪些?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考试橡兆内容

  考试分为笔试(占总分的65%)和面试(占比35%),笔试又分为综合知识(占比35%)和专业知识(占总分的65%)。

综合知识:

  言语理解、数理思维、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中国电力与能源战略(包括特高压、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基本知识)等内容。

专业知识:

  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等内容。

考试题型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更多关于国羡型家电网招聘及备考信息,请关注:国家电网招聘网

更多国家电网招聘考试题库、试题、历年真题请关注:国家电网考试题库

  如有疑问,欢梁派租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贵州电大地域文化(专)02任务-0002形考答案

  贵州近年来努力强化生态环保意识,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问责制度,以态度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问:? 100 求电大地域文化有特色的论文、作业写不出求朋友们出出力...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宝鸡分校陇县教学点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1361001256880

学生姓名胡洋

2014年7月

  摘要:在人文地理学中,按其要素分出人种、民族、人口、社会、政治、文化、聚落、军事等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文化在其起源、扩散的演变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形成的文化景观。

  从总的来说,地理环境是文化发展的舞台,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些文化的发展。

关键字:文化三秦地域结构自然条件思想

三秦地域文化

一、概述

  三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三秦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同样,三秦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内部并非完全一致,其内容呈现出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而三秦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既是文化规律的体现,又是秦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

  自然条件的作用,使三秦文化表现为更小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性,体现为三大文化地域。

  三秦文化之名始于三秦大地,它是指在三秦大地生长、发展起来的历史区域文化或传统区域文化。

  不仅包括楚汉相争以后的文化,还应包括周秦时期甚至先周时期的文化。

  总之,凡在三秦大地自古以来发生、发展起洞闭来的文化都属三秦文化的范畴。

  三秦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三秦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物、文化遗存,而且包括民俗、制度、艺术、宗教、思想、学术、哲学、伦理,以及深宴纯层次的自然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二、三秦文化的地域构成

  三秦大地地处祖国中部偏东靠北,位于东经105。

  29’~111。

  15’、北纬31。

  42’~39。

  35’。

  南北长863公里,东西宽400公里,面积约20.6万平方公里。

  与蒙、晋、豫、鄂、川、甘、宁等省毗邻。

  整个地貌以高原为多,山地次之,川地平原较少。

  在认识地域文化时,既要重视整体把握,也要注意微观分析。

  三秦文化是在秦地地理环境作用下形成的三秦地域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广义地又可把它相对分为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关中平原文化和陕南山地文化(或称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

  秦地自然环境可分为北部的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三块不同的区域。

  在这三块相对隔离的自然区域里晌颤咐发育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它们是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

  陕北文化属于黄土高原文化,是在黄土高原环境中形成并受其影响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北方的草原文化的影响,具有粗犷、豪放和较为开放的特性。

  关中文化是平原地带的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

  关中三面环山,一面向水,地形较为封闭;又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灌溉便利,农业发达,因而有周秦汉唐等王朝在这里建都。

  受其影响,关中文化早期具有积极开拓进取精神;然国都迁出关中后,关中文化受封闭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植根于渭河平原的封建农业的制约,表现出更多的保守性。

  陕南文化是秦地的山地文化,它除具有三秦文化的共同特性外,还兼有长江流域文化的某些特征。

  三秦文化呈现出三个有一定差异的文化区域,是直接受到了秦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之中进行的,受到了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打上了鲜明的地域印记。

  三秦文化也是如此,受秦地自然条件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是显著的,下面我们仅从大的方面做一简略而概括的分析。

(一)三秦文化早期具有开拓精神,而后期逐渐倾向封闭保守

  三秦大地地处祖国的内陆,地形较为封闭。

  北部黄土高原群山环绕,北有横山山脉,西有子午岭,东南是黄龙山,另外,向东以黄河与晋地分离,交通极为不便。

  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位于秦岭山脉和巴山山脉之间,虽山清水秀,但交通极为不便,特别是众多山区较为封闭。

  关中有秦川平原,但其封闭性则更为突出。

  它三面环山,东面临水,使关中平原与外地天然的隔离开来。

  而关中平原发达的农业经济使它在古代就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依赖外地,进而为形成独立封闭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三秦文化更多的是倾向于封闭保守。

  三秦文化早期受建都于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汉唐文化的直接影响,表现出来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11个政权建都关中,[5]仅长安一地建都时间就达1225年。

  由于政权的建立使秦地的交通发达起来,打破了地形上的阻塞和封闭,以长安为中心,进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网络。

  三秦文化直接受建都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汉唐盛世文化的积极精神如开放改革、融合纳新、开拓创新等精神,对三秦文化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使其在早期历史阶段呈现出来开拓进取的积极精神。

  例如,司马迁出生于韩城,他是在三秦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秦文化所具有的开拓精神。

  唐代之后,国都迁出了关中,国家的政治、文化的中心逐渐向东、向南移动。

  这个时期,三秦文化受国家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因而发展的速度也逐渐缓慢了下来,同时文化也不及早期的繁荣发达。

  与此同时,地理环境特别是地形的封闭性对三秦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日益暴露了出来,加之小农经济的负面作用,使宋元以来的三秦文化逐渐走向了封闭保守。

(二)秦地的自然条件使三秦文化带有浓厚的农耕文化特色

  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利、气候、资源等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如有些地方宜农,有些地方宜牧,有些地方宜于发展工商业等,而经济发展又影响着该地文化的发育成长,这样,自然条件通过对经济发展(经济环境)的制约而最终影响着地方文化的发展,地方文化也因此带有地域的特色。

  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秦地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

  北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也较为肥厚,然气候愈向北愈为干燥,这种条件使其经济发展农牧并举,南部以农业为主,北部以牧业为主。

  关中盆地有渭河冲积形成的八百里秦川,平原地带土壤异常肥沃,灌溉便利,加之气候温暖湿润,是发展农业的极佳场所。

  关中农业历史悠久且极为发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耕地区之一。

  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其中也有小面积的平原地带,为汉江等河流冲积形成。

  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湿润多雨,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与关中不同,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

  从总的情况来看,自然条件决定了秦地的经济发展是以农业为主。

  秦地的农业经济对三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具有了农耕文化的特色。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重农轻商,农业生产发达,这种经济环境对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使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农耕文化。

  三秦文化也是如此,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重农轻商的社会传统和务实轻虚的思想倾向等。

(三)秦地环境培育起来的三秦文化还有一种怀旧的历史惰性

  三秦大地特别是关中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中国古代许多王朝和政权在此建都,从而促进了秦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汉唐王朝,其开放的先进的文化直接影响到了三秦文化。

  三秦文化早期阶段就如汉唐文化所表现出的气势一样,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涌现出了像司马迁、张骞、班超、杜牧、韦庄、薛涛等心胸广阔,才华横溢,气质非凡,开拓进取的伟大人物。

  作为地域文化,三秦文化的早期发展是令世人注目的。

  然而唐代以后,秦地经济的发展逐渐减缓,文化的发展也不如早期的繁荣。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至少有以下方面:一是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向东向南转移,国都迁出关中,关中丧失了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因而对秦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二是关。

  中平原虽然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宜于农耕,但因面积所限,不利于大规模发展,而秦地南北部的宜于农耕的面积也比较有限;三是战争的破坏,不利于秦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宋元时期,三秦地区长期处于战争前沿,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相互攻防的动荡地带,这使得秦地的发展严重受阻。

  三秦文化在经由唐宋时期由盛而衰的转折之后,于是在其文化之中便逐渐孕育出一种怀旧的历史惰性。

  这种历史惰性是三秦文化经过历史性转折之后,在小农经济的土壤里滋生成长的。

  封建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所养育出来的文化,使人多安于现状、重土乐天、知足常乐,即使对现实产生不满情绪,也不会去积极努力的开拓创新,改变改造现实,达到理想的目标;与此相反,更多的时候是自我在心理上消除不满,以回想过去的满足和盛况求得心灵上的满足和安慰,这有如鲁迅先生所概括的阿Q精神。

  三秦文化的历史发展由盛而衰,这种事实是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接受的,人们想起了三秦大地昔日的盛况,想起了汉唐盛世的开放气象,想起了。

  。

  。

  长此一往,便在三秦文化中积淀形成一种怀旧恋古的历史惰性心理。

  直至今天,这种惰性心理还程度不同的存在于秦人的身躯之中,千年帝都除留给今天人们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古迹之外,还留给人们意识中的废都衰败倾向,这些都是在振兴发展三秦文化中必须注意克服的问题。

四.三秦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特征

(一)以人文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天人合一。

  从司马迁到张载,从周秦文化到宋金元明清的关中学术,都把人与自然看成是有机的统一体,自然环境既能影响人生,人生又能作用、影响于环境,认为人有生命与灵气,自然也有生命与灵气。

  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三秦父老生生不息,发扬奋斗精神,创造自己的文化,描绘自己的理想境界。

(二)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与重视实用、讲究功利的文化心理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八百里秦川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东有潼关,南有秦岭,西部与北部有连绵的戈壁和沙丘。

  如欲发展必须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向外开拓。

  历史证明,周秦汉唐都是以关中为根据地向全国开拓并且迅速地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另外,三秦文化是在吸收中原文化、东方儒道文化、法家文化、佛教文化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的。

  秦人在东进开拓的过程中,自然地培养了重实用、讲功利的文化心态。

  当然,这一思想特征并不是凝固不变的。

  三秦文化发展的前期,明显地表现出其开放性和积极性,明清以来,由于经济、政治中心的转移,三秦文化逐渐走向了保守与封闭。

(三)求实尚孔的原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心态

  秦人尚朴古有定论。

  从司马迁到张载都强调礼仪,提倡务实。

  张载:“关中学者用礼渐成俗。

  ”程熙则评价:“关中人刚劲敢为。

  ”果然,江藩在国朝宋学渊源记中评价李因笃时称到“平生尚气节,急人之难。

  亭林在山左被诬陷,因笃走三千里,至日下泣诉当事而脱其难。

  性慷直,面斥人过,与毛奇龄论古韵不合,奇龄强辩,因笃气愤填膺不能答,遂拔剑斫之,奇龄骇走,当时相传为快事”。

  所以,秦人提倡“道不虚谈,学贵实效”。

  总之,三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秦文化在公元906年以前,曾集中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成就,以汉唐长安为标志,如日中天地照耀着整个世界;宋元以后,三秦作为临制西北的军事重镇,凭借其地理与文化优势,仍然在历史上有杰出的贡献。

  三秦文化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史前的半坡彩绘到唐宋名人名画,再到当今长安画派,从工整细腻的宫廷绘画到粗犷豪放的民间绘画,形成了既与中国主流文化难以隔断的传统,又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鲁鹏.三秦文化的历史发源及特性[J].兰州学刊,2011(2).

(2)毛曦.自然环境与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J].唐都学刊,1997(3).

(3)何金铭.三秦文化从书[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4)臧振.文化交流与三秦兴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4).

(5)赵吉惠.三秦文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2023年自考倒计时
2023年自考须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