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考网首页
|
2022陕西自考网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自考真题

全国 2018年 10 月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www.ckstudy.cn 时间:2019-07-31 作者:陕西自考网 浏览量:26

导读:" 【导读】以下是由陕西自考网为广大考生整理第六章第四节言语行为1.言语行为指说话人通过使用语言来实施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引起听话人做出某种心理上或行为上的反应,实现某种社会交际功能。而研究语句行为能力的语用学理论就叫做“言语行为理论”。2.在言语交际中... "

【导读】以下是由陕西自考网为广大考生整理


第六章 第四节 言语行为


1.言语行为指说话人通过使用语言来实施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引起听话人做出某种心理上

或行为上的反应,实现某种社会交际功能。而研究语句行为能力的语用学理论就叫做“言语

行为理论”。

2.在言语交际中存在两类话语:“言有所述”,“言有所为”。

3.言内行为 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

言外行为 指通过“说话”来实现说话者意图的行为。

言后行为 是指说话带来的效果。

4.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 P225-226 【多/简】

直接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直接通过话语形式的字面意义来实现其交际意图的言语行为。直接

言语行为与句子类型和词语的选择关系较为密切。

间接言语行为指说话人的意图不是由话语的字面意义直接表示出来的言语行为,其往往是用

一种句子类型来表达另一种意图的言语行为。

练一练

【多】下面各项中表达间接言语行为的有( )

A.能把杯子递给我吗? B.他建议晚上看电影。

C.好冷的天!窗户怎么还开着?

D.请把这道题做完。 E.别乱扔东西

答案:AC。(P225-226)直接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直接通过话语形式的字面意义来实现其

交际意图的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指说话人的意图不是由话语的字面意义直接表示出来的

言语行为


第七章 第一节 文字概说


1.文字 P229【单/判】

语言是以语音为表现形式或物质载体的一种符号系统,而文字只不过是在语音的基础上

产生的一种书写(视觉)符号系统,是一种附属性的符号系统。

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和语音符号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语音才是“语言的符号”,而文字只不过是

“符号的符号”。语言(语音)才是最本质的社会现象。

2.书面语 P231【判】

书面语是用文字符号记录的语言形式。

文字符号和语音符号一样,只是一种符号或者说是一种工具,其本身并不就等于语言中

的口语或书面语。

3.文字的含义 P232

“文字”这个词至少有三个义项:一是“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

二是“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

三是“词语或文章”。00541 语言学概论-精讲 1 课件精简版


第七章 第二节 文字的形式和类型


1. 字符的划分 P233【单/多/简】

“单纯字符”是指不能再分解的字符。 “十”、“丁”、“木”

“复合字符”则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

成的更复杂的字符。“张”、“府”

练一练

【多选】1.下面各项属于单纯字符的有( )

A.丁 B.木 C.符

D.童 E.酒

答案:AB。“单纯字符”是指不能再分解的字符。

2.意符: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声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是“声符”。

记号:来源于原始的契刻符号。跟语音、意义都没有联系的字符就是“记号”。

3.表音文字

(1)音素(音位)文字——文字字符跟“音素(音位)”联系的。

辅音音素(音位)文字:文字的字符只跟辅音音素(音位)联系。

全音素(音位)文字(统称为“音素(音位)文字”):文字的字符既跟辅音音素(音位)

也跟元音音素(音位)联系。

(2)音节文字——文字的字符跟“音节”联系的,就叫做“音节文字”。

4.表意文字:世界上不存在单纯表意的文字

5.意音文字:由于文字可以采用假借方法使得同一读音的字可以代表几个不同意思的词,所

以就形成了大量的同音字和多义字。人们为了避免混淆就给同音字加上专门表示意义类别的

标志,即“形旁”或“意符”,或者给不同意义的字加上表示音同或音近的标志,即“声旁”

或“声符”这也就产生了把表音和表意两种符号结合在一个字符中的“形声字”。与其说像

汉字这样包含大量形声字的文字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不妨说足半表意半表音的文字,有人称

汉字为“意音文字”就是这个原因。


第七章 第三节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


1.文字来源于图画和契刻 P237【单/多】

一般认为,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

文字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从象形符号演变为表意的字符或兼表意和音的意音字符,

从表意字符或意音字符演变为纯粹表音的字母字符。

2.文字的演变:P239【单】

① 象形符号到表意字符或兼表意音字符的演变过程——字演变发展的第一步

② 表意字符到表音字符的演变过程

辅音音素(音位)文字”

全部音素(音位)的“音素(音位)文字”诞生。

3.文字发展的规律: P241【单/解】00541 语言学概论-精讲 1 课件精简版

“自源文字”是自己独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代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以及中

国的甲骨文等。古老的独立发展起来的自源文字都是选择词语作为制定字符的依据,所以都

是“词语文字”。

“他源文字”是借用其他文字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包括借用楔形文字和古埃及文字产生

的腓尼基文字,通过腓尼基文字传播演变形成的其他各种文字,特别是现在印欧语的字母文

字。

4.“三阶段说” P242【单】

(1)文字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然后是“音节文字”,

最后是“音素(音位)文字”这样三个阶段。

(2)文字的发展要经历“表意”“意音”“表音”这样三个阶段。

(3)文字符号的形式都是从“图形”到“字符"再到“字母”;符号代表的语言单位都是从

“词语”到“音节”再到“音素(音位)”;文字的表达方式都是从“表形”到“表意”再

到“表音”,这样也各是三个阶段


第七章 第四节 汉字和汉字改革


1.汉字文化圈 P248

公元前后,汉字就开始向南传播到越南,向东传播到朝鲜,从朝鲜再传播到日本,这些

民族都长期使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因而被称作“汉字文化圈”。

2.说明汉字改革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P249-250【简】

我国对汉字的改革主要从定量、定形、定音等几方面进行。

第一,找出汉字中所有有用和常用的字,剔除没用或罕用的字。

第二,汉字的写法要尽可能简化,汉字的字数要尽可能减少。

第三,统一汉字的读音和采取给汉字标音的辅助手段。其中一方面是要给汉字“定音”,另

一方面是要为汉字“拼音”。

3.汉字的构成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


第八章 第一节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1.他源说”(神授说)、“自源说”(人创说)

进化说——语言不是人类有意识地在一个短时期内创造出来的,而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2. 语言产生的条件 P255【多/简】

心理条件——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

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

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了”,才有必要产生语言。

3. 语言产生的条件 P255【多/简】

心理条件——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

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

300541 语言学概论-精讲 1 课件精简版

4

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了”,才有必要产生语言。

4. 语言的演变: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P257【单/多/简/论】

“渐变性”的意思是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是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平衡性”的意思是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

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变化发展的联系最为直接的是语汇,因此语汇的新陈代谢

最快。其次是语音。汉语语法规则并不会因为语汇的发展而在短期内发生变化。新词语的产

生和旧词语的消失一般不会引起语言成分类型格局的变动,因而也就不会立即引起语法规则

的改变。

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域的不一致。


第八章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1.社会的分化有两种基本类型 P258【单/多/简】

一是一个统一的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地域上逐渐分化为若干个相对独立或完全独立的

部分,这可以叫做“社会的地域分化”;

二是在一个统一的社会内部因阶级、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社

会特征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集团(又叫做“社群”),这可以叫做“社会的社群分化”。

2.语言分化: P258-259【单/多/简】

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一种语言的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

进一步还可能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条件下使一种语言的方言发展成为不同的“亲属语言”。

社会的社群分化则会导致语言的社群分化,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不同的“社会方言”。

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这种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反映了原始基础语(母语)随着社

会的分化而不断分化的历史过程和结果。

① 地域方言 P258【单/多】

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

做“地域方言”。

人们通常所说的“方言”一般指的就是这种地域方言,如北京话、广州话、上海话、长沙话、

南昌话、厦门话等就都是现代汉语的“方言”。

方言中的语音对应关系 P259【单/多/解】

方言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上都会有一定差别,比如北京话和广州话、北京话和上海话之

间的差别都是极其明显的,但是也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点。

方言除了在语汇和语法上会有许多相同点之外,在语音上也会存在有规律的对应关系。比如:

上海话以[p]为声母的字,在北京话里也以[p]为声母。这种方言之间有规律的非个别语音之

间的互相对应关系就叫做“语音对应关系”。由于这种语音对应关系涉及成批的词语,因而

不可能是个别的或偶然的,只能用不同的方言具有共同的历史来源来解释。

② 亲属方言 P259【单/多/解】

方言形成以后,如果社会由不完全分化走向完全分化,分裂成几个各自完全独立的社会,那

么各方言的社会政治地位就可能随之发生变化,由一种语言的分支转变为各自独立的语言。

这种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就叫做“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一定具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的历史同源关系就称作亲属关系。

③ 社会方言 P260【单】00541 语言学概论-精讲 1 课件精简版

在一个处在同一地域的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

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

起。这种语言的变体就称为“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的不同表现:

不少语言事实都证明,行业、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都

有可能对语言产生影响,促使形成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中最典型的就是“行话”。

4.基础方言: P262【单/多/解】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

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是由客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决定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主要是由政治上的原因决定的。

英国选择包括伦敦方言在内的南部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主要出于经济上的原因。

意大利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则主要出于文化上的原因。

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P262【多】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语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词汇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语法


第八章 第三节 语言的接触和影响


1.语言的借用 P263

在语言接触时,这种的语言用了那种的语言的成分,那种的语言用了这种的语言的成分,

这就是语言的“借用”现象。

(1)借词,也叫做“外来词”。狭义或典型的借词是指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如:汉语

中的“吉普、沙发、扑克、巧克力、可口可乐”。

(2)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并把外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如:“telephone”“德律风”(借词),“电话机”(意译词)。

(3)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这种词不仅把原词

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如:黑板(blackboard)、足球(football)

2.语言的并存

语言的“并存”也就是所谓“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

的一种社会现象。

3.语言的专用

“语言转用”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

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替

换”。

4.语言的混合

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

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言混合”的现象。

语言学把语言混合的交际形式分为“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语”。

(1)“洋泾浜语”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混杂而成

的交际工具。“洋泾浜语”不是使用者的本族语,而是在交际双方都不会对方语言的情况下

产生的一种混杂双方语言成分的交际工具。

500541 语言学概论-精讲 1 课件精简版

特点:

只有口头形式而没有书面形式.

洋泾浜语的语音夹杂有当地音,语音结构也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语汇成分数量有限,

基本来自外来语言,语法也是不同语言的混合,语法规则通常已减少到最低限度。

(2)克里奥耳语 P267【单/解】

“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混合而成的语

言。这种语言实际上就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

5.语言接触和影响的结果 P263【多/简/论】

语言接触的结果有语言的借用、语言的并存、语言的转用和语言的混合等。

语言的借用包括语汇、语音和语法成分的借用

语言的并存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

语言的转用指民族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族语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语言的混合有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两种类型。

练一练

【单】语言替换又被称为( )。

A.语言混用 B.语言转用

C.语言混合 D.语言渗透

答案:( P265)B。“语言转用”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有人

称之为“语言替换”。


第八章 第四节 语言的规划和规范


1.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 P269【单/解】

社会和政府对语言文字问题所做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一般被称为“语

言规划”,如果语言规划具有国家的法律、法令或政令的形式,就又被称作“语言政策”。



与“全国 2018年 10 月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相关阅读
2024年自考倒计时
2023年自考须知
热门文章
陕西自考标签